九游娱乐官方网站-如何看待梅西自2015年之后再无欧冠,却依然受到
文/秋天喵(识局智库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BAT大佬要跟着习大大访美了。本周,中国将有15位首席执行官参加在西雅图举行的中美企业圆桌会议,百度的Robin李,阿里的Jack马和腾讯的Pony马都将出席。
当今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风光可谓一时无两。但如果你只知他们到处给领导讲课,或者跟着大Boss出国长脸,那你就图样图森破了。
从最近两年的官员辞职下海案例来看,互联网公司,对他们构成了“致命诱惑”。(有人说还有金融,好吧,大部分是互联网金融啦)
2014年5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陈熙同出任奇虎360公司主管市场部的副总裁。
2015年4月,银监会创新部副主任杨晓军辞去政府职务,宣布出任中国平安集团旗下P2P平台陆金所的副董事长、党委书记。
2015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离职,最新的消息确认,丁磊已加盟乐视汽车。
2015年7月,上海市政府外事办主任陈磊辞职,媒体称去向为一家民营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业务。
如果你觉得,这些公司都已经是成熟的财大气粗型互联网企业,那你又图样图森破了。这几年迸发出来的创业型公司,也吸纳了不少技术型官员。
最新的消息是,交通部已有处长级官员辞职加入了滴滴打车(可能不止一个),滴滴的朋友对此表示,正常啦!神州和Uber怎么看?
除此之外还有像某资讯类APP(不是识局哈),也吸纳了一些“对口”的官员。
一说到官员辞职,舆论的普遍反应就是八项规定啦,反腐啊之类的,其实从我所接触的各级官员来看,好像真的没多大关系,碰巧而已咯。
一位国资系统的处长跟我说,在机关里,说福利减少的那都是混得不太好的。不过,他也承认现在确实出现了官员辞职案例较多的现象,但是基本集中在部委和一线城市。说白了,那些牛闪闪的互联网公司或者科技类企业也集中在一线城市,机会多多选择多多。
我们可以双向看看这个问题。
为什么现在的官员喜欢去互联网公司?
窃以为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有钱!有钱!有钱!
作为当今最不差钱的行业,互联网企业动辄数亿的融资规模已让我等屌丝瞠目结舌,更别说动辄数十亿美金的估值了,经常创立刚一两年就出这样的王炸,炸的其他行业的老板怀疑人生,也是“活少见”(活了这么大很少见到这样)啊!
而且作为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他们对于人才向来出手大方,能给的级别也高,具体有多少,以下仅供参考:
小型的刚成立的要做差异化产品的互联网公司待遇会优于大公司。因为小公司刚刚融到资,为了业务发展要招贤纳士,考虑到自身的不稳定性,一定会开出高于大公司平均水平30%的薪水。
业界的大公司目前岗位和薪酬体系趋于稳定了,能够提供的职位发展空间和薪资空间相比与几年前他们的扩张期已大大缩水,但还是比传统行业要高出很多。长远看,如果能去比较有前景、有上市准备的二流互联网企业,给予的成长空间和期权规模都是非常可观的。
当然了,能把见过大世面的官员们拉下海,当然不仅仅是钱能解决问题的。一般来说,厅官去互联网企业能给到副总裁级别了,进入核心团队。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认同!认同!认同!
首先是互联网企业现在在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都得到了极大的认同,不光是地方政府的座上宾从外企boss、地产土豪变成现在的互联网大佬,而且现在的互联网企业也越来越international,不再是几台电脑几个码农挑灯夜战模式了,互联网企业的企业架构、制度、视野,都越来越规范化和高大上,他们也是中国新经济的代表。
其次,不同于已经固化的大国企、大外企的模式,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和上升期的互联网公司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可以塑造和发挥的空间也非常大,确实是实现个人价值的一个不错的平台。这种开放的、兼容的、充满想象的职业前景,也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同,包括体制内的人。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需要这些官员?
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牛逼的人永远牛逼。能经历体制和市场双重检验的人,应该说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人,特别是可以在一个不错的位置上的时候,还能够选择放弃去追求一些新的东西。
为什么互联网公司需要这些官员,主要是一些技术型官员,我觉得主要的出发点还是对于人才的追求。不光是这些人本身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对体制的了解,对政策的了解,对如何与政府打交道的了解,恐怕在市场上找不到比官员更合适的人了。
而前些年互联网企业专注于技术专注于模式把平台搭建好了,如何把这么大一个市场利用到极致,不避讳地说,在现行体制下还是需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可喜的是,互联网+现在地位之显赫,很多资源已经在对它们大开绿灯了,而不是过去的束之高阁。
比如滴滴打车从去年以来的被监管层质疑到如今与各大城市达成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应该需要一些对政策,对体制内话语方式熟知的人去做这些事,或者带领着去做这些事。
而这类的人才,互联网公司内部本身是欠缺的。
综上,官员们被拉下海的确是双向需求的结果,但还是那句话,牛逼的人永远牛逼,不管体制内外。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content@ishiju.com
人才应聘请联系hr@ishiju.com
商务合作请联系yanghao@ishiju.com
申请转载请联系 sunxl@ishiju.com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